编者按 2018年8月30日,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4年来,全国各地高度重视,采取一系列创新举措,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持续推进落实《实施方案》要求,本期特约请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部门相关负责同志撰文,分享本地区做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经验。
坚持“健康第一”理念 严格落实“双减”政策
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教育厅厅长 赵振华
安徽省教育厅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切实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压实主体责任,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强机制,逐步完善顶层设计。2019年1月,安徽省出台省级近视防控工作实施方案。部署落实《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要求,明确省级部门单位职责分工;定期召开全省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联席会议,建立包括省教育厅、省卫生健康委、省体育局、省市场监管局等14个部门单位组成的日常工作落实机制,推动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密切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建队伍,不断加强宣传指导。成立安徽省中小学生视力健康管理中心和省级健康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专家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咨询、研究、指导等作用;持续加强学校专职卫生技术人员业务培训,累计培训卫生专干和儿童保健专业人员3.07万人次;在全省中小学校开展兼职健康副校长选聘工作,目前配备到位8725名;组建省级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团,开展主题宣讲活动500余次。
减负担,严格落实“双减”政策。印发《安徽省减轻中小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实施方案》《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实施意见》《安徽省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方案》,完善“双减”工作政策体系。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建立起作业公示制度,作业控制时间达标比例达100%。目前全省线上线下学科类培训机构转型或注销4750所,压减率分别达100%、94.02%,“营改非”302所,完成率达100%,学科类校外培训各种乱象基本消除。
增运动,深入推进体教融合。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措施》,部署各地开齐开足体育课、全面实施体育家庭作业、每天开展2次眼保健操和30分钟大课间活动,鼓励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保障学生每天校内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2021年,组织省级青少年体育比赛200余项次;开展各类青少年体育活动1150余次,参与人数达76.5万;举办青少年体育冬夏令营和亲子运动,20多万名儿童青少年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
抓协同,着力加强家校联动。在全国率先发布“学前、小学、中学等不同学段近视防控指引”系列授课视频,提高家长防控意识和参与防控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儿童青少年树立良好的视力健康意识,努力实现近视防控“全时段”覆盖;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等平台,指导家长引导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或体育锻炼。
严考核,强化激励约束机制。从2020年起,每年开展对各市政府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评议考核。同时,将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纳入“健康安徽行动”考核指标框架及对市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和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考核,将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含视力指标)以及课业负担相关情况纳入省级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纲要和指标体系、全省学校卫生督查范围。
加强统筹 建立近视防控长效机制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 刘友谊
广西壮族自治区扎实做好近视防控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2021年全区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比2020年下降了1.2个百分点。
坚持上下联动、左右贯通,确保近视防控抓在“合”上。自治区党委、政府将近视防控纳入“健康广西”“广西教育现代化2035”等重大战略规划,多措并举加快构建全区“一盘棋”的大防控工作格局。成立由自治区政府分管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的近视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完善自治区、设区市、县(市、区)三级联动工作机制;探索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防治结合、医教融合”工作模式,形成多部门协同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服务管理网络;出台《广西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广西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评议考核办法(试行)》,明确工作目标、任务要求、部门职责和保障措施,将推进落实情况纳入市县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考核内容。
统筹健康增值、减负降压,确保近视防控功在“常”上。自治区坚持把近视防控纳入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督促指导学校落实好健康教育课程中视力保护、近视防控等内容,制作预防近视动漫课件、书签等,不间断开展用眼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切实把近视防控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渗透在校园生活。大力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2018年以来,统筹下达专项资金464.9亿元,支持各地新建改扩建学校3.7万所(次);全面落实中小学体育课时标准要求,组织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体育赛事活动,年均开展赛事活动80余项;充分用好“双减”政策实施带来的“护眼红利”,大力推进“双减”工作,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睡眠、读物、作业、体质等五项管理。
加强监测干预、市场监管,确保近视防控赢在“早”上。防控近视,关键在早发现、早处置,监测干预和市场监管不可或缺。自治区制定出台了《广西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工作方案》,全面部署开展视力监测和干预;大力推进监测点建设,全区近视筛查监测点从2018年的29个扩增到2021年的111个,实现14个设区市111个县(市、区)全覆盖;重点关注低龄儿童眼健康,及早发现儿童视力不良问题并有针对性实施干预;加强对眼视光产品质量、计量、广告、检验检测机构等领域的监督,净化市场环境。
强化宣传引导、联防联控,确保近视防控效在“长”上。统筹内宣外宣、线上线下、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充分利用报、台、网、端、微等平台,通过消息、通讯、综述、图文、视频等形式,加强近视防控政策解读、成效宣传、经验推介,最大限度凝聚共识力量;开展“万名医生进校园”服务行动,实施“启明行动——眼健康,从娃娃做起”主题宣传义诊系列活动;积极推动家校社协同协作,用足用好家长学校、家长会、家校联谊、致家长一封信、小手拉大手等渠道方式,增强家庭近视防控意识;引导鼓励家长陪同孩子走出家门,在大自然中放松眼睛,更好护眼。
综合施策 创新视力健康管理模式
中共湖北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 周静
湖北省主动作为、创新机制、多措并举、精准施策,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和良好成效。2021年湖北省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较2020年下降2.1%。武汉市被评为全国青少年学生视力健康管理示范区。
强化顶层设计,全面构建近视防控体系。成立以分管副省长为组长的省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领导小组。省教育厅等八部门印发《湖北省综合防控儿童近视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学校落实、家庭参与、社会动员”的工作机制。制定《湖北省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评议考核办法(试行)》,对连续两个年度考核评议“C”等的市州政府负责人进行约谈。
坚持战略前移,创新视力健康管理模式。构建“以促进学生视力健康为目标,以科研为先导,以学校为平台,以中小学生为对象的集健康教育、监测预警、综合干预、动态管理于一体”的学生视力健康管理模式。每年对全体中小学生开展2次视力健康监测,健全学生视力健康档案;建立每日、每周、每月、每学期学生近视防控重点内容管理制度:每日——读写姿势要正确、课间远眺要坚持,坚持两操和阳光锻炼1小时;每周——完成爱眼作业、评价用眼习惯;每月——班级护眼评比、爱眼心得交流、爱眼故事分享;每学期——2次视力监测、1次爱眼护眼专刊、1次近视防控工作评估会。
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视力健康良好生态。印发《关于开展全省中小学近视防控宣讲工作的通知》,组建由多学科专家、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人员和大学生组成的湖北省中小学生近视防控宣讲团,在全省17个市州开展全覆盖宣讲调研。2022年上半年,在8个市州宣讲32场,线下参加1299人,线上参加16.99万人。举办全省中小学生视力健康管理校长培训班,传播健康理念。
强化综合施策,做好近视防控“加减法”。切实做到“一增、一减、一保障”。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通知》,全省义务教育学科类机构压减率达92.19%,实现全省4169所应开展课后服务学校全覆盖;制定“五项管理”措施,组织全省3000余名责任督学到校督促落实“双减”要求;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措施》《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建立健全体育家庭作业制度,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印发《湖北省中小学校卫生室建设和校医配备实施方案》,建立多渠道校医配备和医疗卫生服务工作机制。
培育典型示范,以点带面促进全面发展。持续推动武汉全国青少年学生视力健康管理示范区、咸宁和宜昌全国改革试验区及武汉市江汉区、宜昌市伍家岗区、汉川市、监利市等全国试点县(市、区)建设。在全省推广“武汉经验”,支持武汉、咸宁、汉川等地设立视力健康管理校长工作室、学生视力健康管理技术指导工作站或服务中心,评选视力健康管理示范学校300所、校长工作室240个。首批遴选示范县(市、区)25个、“光明学校”100所。
做好近视防控宣传 优化干预治疗措施
中共山东省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 李明
山东省探索建立多措并举、防治结合、宣教有力的工作模式,推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各项工作扎实开展,连续两年在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评议考核中取得优异成绩,被教育部认定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省级改革示范区”。
提高政治站位,健全工作体制机制。近年来,山东出台实施《山东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山东省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推进计划》《山东省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评议考核细则(试行)》等文件制度,建立起综合防控政策法规体系;设立山东省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中心,承担全省儿童青少年近视筛查、建档、预警及防控技术指导工作;建立“山东省学校卫生保健培训基地”,以近视防控为重点,实施全省学校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纳入教育督导问责事项,提出“近视率连续两年上升的市、县(市、区),对所在地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时降低一个等次”要求,切实推动防控工作在各地落地见效。
创新手段方式,优化干预治疗措施。持续开展规范化近视筛查流调,建立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筛查、诊断、视功能分析“三级监测”系统;推动建立山东省儿童青少年健康与近视防控大数据平台,利用山东省学生健康网为全省儿童青少年建立包括视力健康状况在内的电子健康档案;探索建立中西医结合的近视防控关键技术和方法,构建科学有效的儿童青少年近视“三级网络、三级监测、三级预警、三级防控”体系。
加强宣传教育,凝聚防控工作合力。依托山东教育电视台全力打造《新课堂·健康校园》系列节目,连续三年举办“眼视光发展与近视防控国际论坛”直播活动,卫视信号覆盖34个国家和地区,有线电视入网20多个省份,覆盖4.5亿人;组建由29名专家组成的省级宣讲团,开展线上科普讲座50余场,连续举办“光明的未来——千万学生近视防控大讲堂”爱眼日活动,出版发行近视防控科普读物22.5万册,惠及4800余万人;通过“家长大课堂”“家长面对面”“家校合作网”“家庭教育访谈”“百万家长进校园”“万名教师访万家”等品牌活动或平台,大力宣传近视危害。
深化教育改革,建立防控长效机制。制定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工作清单,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改善学生评价方式,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育人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工作重点任务及分工方案,对增加体育课时、强化体育锻炼,加强美育及劳动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建立省市县三级“双减”工作协调机制,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专门机构,出台办学规范“十五条”。制定全省“双减”实施方案及配套文件30余个,建立校内办学行为监管全链条工作体系,压减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面减轻学生作业及校外培训负担,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氛围。
强化体育锻炼 营造良好环境
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 王平
上海市把强化近视综合防控、降低新发近视率作为促进学生“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重中之重,构建了“政府主导、市—区—社区三级眼病防治网络组织、专家指导、医教结合、医防融合、家庭关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积极探索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上海模式。2021年上海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60.9%,较2020年下降0.9个百分点,近视防控工作取得实效。
守牢近视防控校园阵地。校园是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重要阵地,上海市注重落实“健康第一”理念,引导学生养成有利于视觉健康的行为习惯。一是保障校内体育活动课时。2012年起,上海市启动“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高中体育专项化、大学体育个性化”学校体育课改,在落实每周“三课二操二活动”基础上,全面实施小学阶段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推进初中、高中阶段学校逐步增加体育课时,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二是减轻校内校外课业负担。结合落实“双减”政策,通过健全作业管理机制、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等措施,减少学生近距离用眼时间,将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纳入学生校内课后服务体系,使学生有更多日间户外活动时间。组织在沪国家级近视防控宣讲团为学生线上线下宣讲近视防控知识,指导家长合理安排孩子学习阅读、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形成家校防控合力。三是丰富学生校外体育活动。2019年起,实现了大中小学室外体育场所课后、周末和暑期免费向全体学生开放并做到应开尽开。推动全市每年举办的近200个国家级和国际级体育赛事,成为学校体育第二课堂,促使更多学生自觉走到户外开展运动。
落实近视综合防控措施。着眼促进政府、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学生等形成合力,构建近视综合防控网络,主要包括三方面举措:一是强化医教协同。每个学期全覆盖开展2次学生视力监测,“一生一档”建立儿童青少年屈光发育档案,实现100%建档并随儿童青少年学籍档案动态转移。二是改善视觉环境。2020年修订出台上海地方标准《中小学校及幼儿园教室照明设计规范》,2021年底,全市学校教室照明等相关强制性卫生标准均100%达标。三是加强队伍建设。4年来,全市年均新招聘体育教师600余人,基础教育在编体育教师已超过1万人,占在编教师总数近9%。建立优秀退役运动员担任学校体育教师制度;实施优秀教练员进校园计划;依托高校与专业机构建立学生近视防控基地,为及时有效干预提供支撑。
强化近视防控责任落实。一是强化责任落实:教育、卫健、体育等八部门依托医教结合、体教融合等机制,联合出台《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与各区签订《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责任书》,对学生新发近视率上升、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区和学校,实行评优评先一票否决。二是强化考核评价:将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内容,把身心健康、课业负担等纳入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评估和学校绿色指标评价范围,把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各区政府年度绩效考核,对各区和学校落实近视防控责任形成倒逼机制。
搭建智能防控平台 部门联动形成合力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
教育厅党组书记、副厅长 胡艳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系统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强化部门联动,多措并举推动各地各学校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实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强化领导,推动压实各方责任。成立自治区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领导小组,签订近视防控目标责任书,分层推进,强化属地责任。实施光明行动,出台《自治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落实方案(2021—2025年)》,聚焦近视防控关键领域、核心要素和重点环节,开展引导学生自觉爱眼护眼、减轻学业负担、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等8个专项行动。
综合施策,建立有效防控机制。全面压减作业和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坚持抓课后服务,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实现了“5+2”全覆盖,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学生参与率为95.6%。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1356个,压减率达96.66%。深化体教融合,出台相关文件,推动创建237所足球特色幼儿园、153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4个校园足球试点县(区)及3个“满天星”训练营以及93所冰雪特色学校、20所冰雪示范学校。
典型引路,探索有效经验模式。在已有的5个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县(市、区)和改革试验区的基础上,遴选认定并公布10个自治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县(市)和2个改革试验区、10所自治区首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示范校,制定工作方案,召开全区推进会开展典型经验交流。自治区改革试验区乌鲁木齐市不断探索防控有益模式,市区近视率由2020年的51.79%下降至2021年的49.33%。
信息助力,搭建智能防控平台。在已有的“新疆学生体质健康网”平台基础上,建立自治区级近视防控信息系统,构建“一人一档,档随人走”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累计建档812万余人次,建档率达100%。与“学生健康体检信息管理系统”的视力相关数据实现融合共享,做到全疆统一标准、统一录入、统一建档、统一上报。
专业支撑,提供人才技术保障。联合自治区卫健部门,明确三家自治区级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专门机构,每年拨付34个学生常见病监测县1300万—1400万元监测经费,用于购买设备、开展监测等。加强疾控中心学校卫生科建设,成立学校卫生办公室,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危险因素监测和防控研究。
营造氛围,强化学生健康教育。组建自治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宣讲团,开展线上线下宣讲。加强学校和家庭健康教育阵地建设,向全疆各族儿童及其家庭赠送包括近视防控在内的各类图书72.2万册;将《防控近视眼必读》纳入年度“东风工程”项目。利用全国爱眼日等时机及微信公众号、家长群等平台开展宣传。
部门联动,形成“家、校、社”防控合力。坚持以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突出问题为导向,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多方主体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的近视防控机制。累计监测电视、广播、APP等104家媒体发布广告688万条次。
通过综合施策,2021年全自治区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43.45%,较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近视率下降了0.87个百分点,对比2018年和2019年近视率均下降。
《中国教育报》2022年12月13日第9版